Color Grading / Digital Imaging · 2024-10-17

适用于DJI AIR 3 S拍摄的LOG视频的LUT

本文章包含三部分:拿走不谢、一些使用问题回答、开发笔记

如果你只需下载LUT,不想听我扯淡,请直接移步文章中间部分的红色处(。・ω・。)ノ♡

感谢中气爱摄影团的夜小明同学提供最新的素材供样本测试

自己买就算了,反正在我手里啥机器感觉也都差不多_(:3」∠)_

快速获得可用的调色起点

FYLib系列的初衷是解决那些色彩标准模糊且匹配困难的摄影机素材,让用户在应用之后即能够直接当作输出使用,也可以继续注入他们自己的创意,且得益于FYLib内部注入的多种核心色彩映射技术,即便用户尝试一些激进的处理方式,FYLib LUT依然能够帮助他们整理好画面中的各种色彩,而不出现失真。

减少干预,但绝不摆烂

与其他网上流传的LUT相比你会注意到FYLib提供的是一个相对平淡而非饱满的处理结果,但当你真的与标准的还原LUT对比,便会发现,FYLib中似乎有一点若隐若现的风格化处理——的确如此,我们在每一款所谓的还原LUT中,加入了少量甜味剂,以让结果更符合干净+有足够的色彩分离度+用户讨喜的标准,且符合类似于经典胶片的自然色彩特性。

用这样理念FYLib会比其他的LUT具备更深邃的图像深度,同时避免了在前调色的开始直接产生过饱满的色彩。当然,如果你还是更喜欢明亮的风格,那只需要在这之前适当提升亮度,你就会惊讶的发现,即便你更多的增加它的亮度,也不会出现太多的不自然感!

减色法饱和度增强,减少色彩还原后的数码感

在数字领域的饱和度增强是直接通过对RGB通道之间的关系进行操作的,即对每个通道进行增益并扣除其他通道的增益,而这种方法很容易让画面中的色彩过于“明亮”,以导致不自然感,看起来就像被网红滤镜给摧毁了一样。即便使用“自然饱和度”工具,也脱离不了其基于加色法的原理,只是高饱和颜色不会跳脱,但是其他部分依然会逐渐靠近“扎眼”的边缘。

基于胶片减色法思路的饱和度处理很好的抑制了这一现象,除了减少了高饱和下导致的溢出失真问题,还有效的增加了图像的深度,甚至在不影响图像的高光和阴影区域的前提下,增强了图像的反差。因此你能获得更加深邃的颜色,尤其是天空的蓝色和部分染料油漆的红色,而植被色也更接近自然的深绿色而非数字饱和度处理之后的亮绿色。

标准版 日景+夜景 还原LUT

日景高反差版 还原LUT

FQA

这个LUT的作用是什么

LUT全称“色彩查找表”,本文章提供的LUT负责将DJI AIR 3 S拍摄的D-Log M灰片素材快速转换为正常的色彩,仅此而已(如果硬说,他的确加持了诸多FYLib的关键技术以获得更好的画面色彩表现)

我可以在什么地方使用LUT

你可以在任何支持.cube格式LUT的软件中导入它,但经过我们的测试,Pr在使用LUT时候普遍会出现反差过大的现象(可能与其内部糟糕的色彩管理或者黑箱有关),因此我们还是建议在达芬奇中使用本LUT以获得最好的效果。

我可以把LUT在其他的无人机素材上使用吗

当然可以,但是我们不能保证其效果稳定性。因为大疆每代机器的DLog M都因为传感器和定标方式,呈现有略微区别,因此可能有的素材挂上就会反差太大,有的挂上却还是发灰。但相信愿意动手的你很快就能自己解决这些微调问题。

这个LUT应该在什么信号级别Data Range下使用

全范围(Full Range),因为达芬奇的工作空间是Full Range,如果你直接把它挂载到硬件LUTBox类的机器上作为实时预览使用,请务必检查数据级别的问题

这个LUT有工作色彩空间吗

这个LUT负责将D-Log M 信号直接转换为sRGB或Rec709显示层面的正常显示结果,它是一个纯面向信号的查找表,不建议在RCM、ACES等色彩管理流程中直接使用它,否则会出现糟糕的结果。如果硬要说,它最好在YRGB - Rec709/Gamma 2.4工作色彩空间使用

下面是笔记部分

据说是DJI新出的碾压级神机,感觉手中的3 Pro也不香了_(:3」∠)_

DJI Air 3S 主相机采用 5000 万像素一英寸图像传感器,支持 4K/60fps HDR 及 4K/120fps 视频录制[6]及 10-bit D-Log M 色彩。更大的感光面积配合全新图像处理平台及智能算法,不仅能更惊艳地呈现辽阔风光,还能在低光环境下保留更多细节,拍出更纯净的夕阳及夜间景观。

今天拿到素材看了一下确实这夜景是真**干净,不过仔细一看介绍文章里面提到的色彩编码

什么?!还是 只有D-Log M?,就是那个几乎等于用鼠标随便画出来的曲线?!

众所周知,对于大疆的产品线,一般来说机器内可能存在4种色彩:普通,HLG,D-Log M,D-Log,而其中D-Log主要存在于例如Inspire或者Mavic 3 Pro这样的“专业级定位”设备中。而D-Log M几乎包含在所有的产品线中。

那么同样都是Log的D-LogM和D-Log有不同吗——老实说,他们从长相上还真的都差不多,都是灰灰的扁不拉几的观感,但是从一个【破搞影视技术】的民工上看,你别说,他们区别还真的非常大!

对于工业化流程而言,所有的Log素材都应该被完善的接入到整个色彩管理的处理流程中,而一个Log要能够准确的接入到特定的色彩管理系统中(或者说是色彩空间中),这【Log它】首先就得知道——

你**自己是谁?

作为专业级曲线的DLog似乎从设计开始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在DJI提供的白皮书中,DLog明确告诉了我们它是谁:

DLOG白皮书

显然,DLog作为严谨设计的OETF(光电转换函数)的一种,描述了传感器的线性光如何编码成文件中的信号数据值,从其设计来看,Log还真就是log(物理意义上的对数),当超过了阈值之后线性光首先直接进入到一个Log编码函数中,然后乘以一个系数以便在有限的色位深空间中存储这段连续的数据(毕竟谁都不希望辛辛苦苦拿到的信号飞到100%IRE以外去),而为了控制Log本身在暗部容易出现的的“吃黑吃白”问题,又将其分段,其中暗段依然采用线性存储,Log段通过增加一个基数来保证曲线连续,这样一条暗部具备胶片般“趾部”特性,高光具有胶片版“肩部”的灵活记录曲线就这样诞生了。

这样一来,由于我们知道了线性光如何编码为指定的OETF,我们也就理所当然应该具有其逆变换的公式,这样才能把编码好的颜色重新转换为指定的Gamma曲线,例如sRGB的类2.22伽马,BT.1886的2.4(也就是不准确意义上的大家平时所述的Rec709显示伽马)。

不过话说回来,要完整描述一个色彩空间,大家都记得除了上述提到的OEFT(或者说伽马)之外,还需要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基色(Primary),有了这个色坐标信息才能够实现色域的变换,而白皮书里面也明确给出了DLog所对应的色域——D-Gamut,所具备的关键属性。

这一看还怪良心,做XYZ转换的Matrix都直接给出来了,终于不同自己头疼去手算Matrix了。什么?什么是Matrix,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什么,那就可以简单理解为这个东西通过矩阵的方式输入到RGB分离信号之后,吐出来的新的信号就是一个基于CIE 1931 XYZ这样的中间色彩空间的色彩值了,有了这个值之后就可以灵活的转换到各种色域例如我们图片摄影师常用的sRGB,Adobe RGB,ProPhoto RGB,或者影视工作者所说的Rec709,Rec2020,P3乃至于色彩管理领域前沿的ACES、T-Gamut(高贵的Baselight软件的工作色彩空间),DWG(达芬奇广色域色彩管理下的色彩空间)。

实际上根据白皮书介绍,D-Gamut在设计的时候和索尼的S-Gamut3.cine的设计理念是非常相似的,即D-Gamut几乎就是由P3色域直接沿着三条轴线扩展而成,这样的好处就是调色师直接拧动饱和度旋钮就可以实现和基于数学的色彩映射几乎一致的效果,因为不需要进行基色的偏移,另一方面,由于是从一个显示色彩空间扩展而来,因此除了饱和度有略微不足之外,DGamut的素材在直接观感上,所有的自然物体的颜色色相都是基本正确的,不会出现S-Gamut3那样大家所说的肤色偏绿的问题(实际上你直接看过XYZ或者ACES AP0这样轴线完全不同的色彩空间的图像就会发现S-Gamut3也没那么“绿”了),这应证了白皮书中一行:manual grading is much easier because contrast and saturation are relatively easier to tune than hue. Secondly, footages before grading have right color so log preview is more meaningful.

这样一来,有了OETF和Matrix,我们就能灵活的把这个颜色精确映射到任何所需要的交付条件下,并且可以以完全无损的方式完成!什么,你说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更好的偷懒了啦!色彩管理的意义就是把调色师部分解放出来,减少他们花在不同设备之间的色彩匹配所浪费的时间,因为只需要按照指定的参数把RGB数据输入到色彩转换函数中,就可以快速实现各种版本的交付。而调色师也只需要开发一种在工作色彩空间中能够正确运作的LUT,就能把同一个LUT给所有不同的摄影机使用!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令人兴奋,毕竟对于调色师来说他们只需要设置好色彩来自于什么设备,需要转换成什么样子(而我们色彩科学工作者要考虑的事情就太多了——)。好奇的你肯定也想用手中的AIR 3 S跃跃欲试了。

很遗憾,这就是D-Log M为什么多出了一个【M】,因为他就是阉割版的Dlog,以至于:

D-Log M完全不能和D-Log一视同仁处理

截至目前,我们没有在任何途径找到对DLog M的具体定义描述,也就是说你干脆直接把Dlog M直接当作一个纯鼠标乱画画出来的曲线算了。而如果你强制把DLog M当作Dlog输入到色彩管理引擎中,你会发现,它倒是能凑合用,但是处处是问题,反差不对,高光过曝,色域溢出,反而还不如全手工调色来的好。

这真是令人沮丧,虽然DLog M并不能直接接入专业色彩管理流程中,但是你有木有想过,如果啥都能全用上面什么什么OETF或者什么Matrix解决,那还要我们调色师干啥?全部失业算了!

不过,最好的一点是,在风羽酱的小站中,你可以在DJI目前还没发布官方还原LUT之前先使用我们全新量身定做的LUT,完成针对AIR3S的DLOG M素材快速调色。

这LUT套完咋寡寡的?

在应用LUT时候你会注意到这就是个纯还原LUT,并不会带有太多的风格化处理,但实际上这个LUT却注入了诸多FYLib LUT系列的核心技术。包括更自然的减色法饱和度增强,色彩溢出抑制。因此,你可以直接在将本LUT当作一个优化LUT黑箱使用,而LUT之前你可以做各种创意性甚至大胆的艺术风格尝试!剩下的遗留问题就交给LUT来解决。当然,你也可以先挂载LUT,之后再进行自己的微调,以便获得更加可控的调色手感。

关于演示DEMO的节点流程

在DEMO展示的节点图这里你可能会有一点点疑问:“网上修图博主不是都说-要先还原再风格化吗?为啥你这套完还原LUT之前就开始做风格了”。其实这里用的是色彩管理里面的一个小众但前沿的思想(并没有说网上的思路是错的哈,只有适合自己的),即在场景光变成显示光之前先行进行调色处理,而挂载的LUT并不会当作还原的功能使用,而是当作场景光到显示光的渲染补偿,即你之前可能听到过的Scene-Refered 到 Display-Refered的区别。而这样的好处就是,如果之后有官方的还原LUT,或者咱们闲心制作了Dlog M - HDR PQ这样的LUT,那么只需要更换最后的那个渲染补偿LUT,而不需要把调色过程推翻重来一遍。(也就是说我们把DLog M当作了我们的工作色彩空间-WCS,而LUT执行的任务仅仅是WCS>Display的转换,这和影视工业中DI部门的做法以及LightRoom、Photoshop这些软件内部黑箱的工作原理是一致的)

反过来,如果你是完全基于显示参考的调色流程,即【还原-调光-调色-风格化】这样的流程,那么一旦需要更换还原LUT或者需要交付除了你当前所看到的版本之外的其他格式(例如P3、HDR)那就麻烦大了,因为调色的选区依赖于前面还原之后的颜色,那么还原节点的色彩一发生变化,后面选区的范围铁定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基本等于重来一遍。

但是这样做也有缺点,就是你会发现手感会变得更加非线性和不受控,原本的暗部好像不是暗部,原本的中间调工具现在作用范围又会变得很大,曲线动一下颜色就跑了。这是因为所有的操作范围都经过了后端LUT的映射,因此会有奇怪的感觉。

夜景版本扩展性演示

日景版本扩展性演示

当然,如果大家呼声强烈,咱们也会之后对这些风格版本再进行亿点点优化,然后直接放出风格LUT供大家使用,不过在那之前,还是让大伙们先用自然主义LUT发挥自己的创意,百花齐放吧!

REF

https://www.dji.com/cn/air-3s?site=brandsite&from=homepage

https://dl.djicdn.com/downloads/zenmuse+x7/20171010/D-Log_D-Gamut_Whitepaper.pdf